实习的医院里今天死了个老头儿。

老头儿在临时的病床区躺了得有小半年。估计他也没有朋友亲戚子女啥的,反正我从没见人去探望过他。不过他的住院费用是从哪儿来的呢?我不知道。
他日常的卫生基本都是由护工负责。但护工也挺忙,稍有遗漏,老头儿周围就有一阵很浓重的“老人味”,大概是体表分泌物以及排泄物导致的。
我有时一走一过,总得默默屏住鼻息。其他人可能也差不多。在这种环境下,老头儿自己应该也挺难受的吧。说这些倒也不是不尊重人家,毕竟人家也没办法;但肯定称不上是敬重,没啥可敬的;想尽量平等地、不带感情地聊吧,又确实有点儿“负外部性”。
老头儿的作息不太规律,不论是晚上六七点钟,八九点钟,还是十一二点钟乃至后半夜两三点钟,反正不管我什么时候下班,准有能见到他睁着眼睛的时候。
不过老头儿精神特好,不哭不闹。总是抱着个收音机,有时脸上还能挂点儿笑。
我跟同事聊天时偶尔会提到,他状态挺不错的,怎么就住进来了呢?
老头儿的身体其实也没那么硬,天天都在挂水。胡子一天比一天长,身形一天比一天干枯。前阵子连收音机也不见了,仔细打量,已经瘦得不成样子。
昨晚下班的时候还见他支着腿笑眯眯地躺着,结果今天中午吃饭的时候路过一看,护工已经在整理他的遗体了。
上岁数的人真是说没就没。也不知道他在病床上这几个月到底是什么感受,在弥留之际到底会想些什么。可能老头是个乐天派,并不会暗暗长吁短叹?可能老头是“嘎嘣”一下没的,其实什么都没来得及想?
不过我也并不很关心这些事情,我没兴趣也没能力去了解老头儿的故事,他的人生起落悲欢离合对我没有任何价值和意义。

我只是在想,老头儿算是可悲或者可怜的吗?
从主观感受来谈,冷暖自知,说不定他自己心里压根儿没什么波动,纯纯听天由命,过一天算一天,爽得很。
但是从客观上来讲,无亲无友无儿无女的人大概率会走上老头儿的路。而老头儿的晚年以我看来毫无疑问是低质量低尊严低幸福的,我决不会让自己的亲人落到这种境地。我会全力以赴去争取世俗上的资源,让我的亲人能够舒舒服服地、不留遗憾地、以自己喜欢的想要的方式去走过最后的岁月。所以即使只是为了这种市侩的目标,我也要尽力去活着,至少活到帮在意的人痛痛快快地活完,然后再风风光光地送走为止。虽然我精神不正常,成天要死要活的,但我也是一个强欲的人 —— 欲望还没满足就死掉了,这种事我不能接受,所以还是先别死,活着才有DPS。
至于我自己,从我的不稳定的精神状态来看,估计要比我的亲人更容易走上老头儿的路,毕竟他们还是有朋友有孩子的。可我又不想变成下一个老头儿,那就只有努力去健康地活着了。虽然这个世界上有很多龌龊的东西,但也有不少值得欣赏的东西,我还是挺想活到五六十岁,多体验一下的。既然如此,更得注意身体,延缓机能下降的曲线。如果发现身体状态低于某个阈值,就赶快趁着思维还勉强敏锐,抓紧自杀。一定不能让脑子跟着肉体一块腐朽,陷入了苟且偷生的状态,往病床上一龟缩,那就完犊子了。

一个很自然的疑问是,如何确保脑子晚于肉体腐朽?或者说,如何确保自己的想法不会严重变轨?或者这样说吧,假若我50岁了,该送走的都已经送走了,这时我发现自己患了某种疾病,还有两个月就不得不长期卧床了,我该如何选择?要自杀吗?坦率地讲,我的确有可能动摇,因为50岁在现代是一个偏短的寿命,我可能会有“还没活够”的侥幸心理,进而导致思维的整体腐朽,最终倒向贪图苟活的歧路。但如果是65岁呢?这下就差不多了,老东西你早该去死了。“延缓机能下降的曲线”的意义正在于此。
上面的讨论比较简单且幼稚。30岁后的衰老加速,阅历进一步丰富导致的思想变化等诸多因素我都没有考虑进去。我也确实没法考虑,毕竟根本没有经历过。我也是第一次活着啊。不过文字的作用之一就是对当前的所思所想进行快照备份,避免自己的思考在生活的浪潮里像海滩上的沙字一样被冲刷变形而不自知。如果遗忘了思考,文字可以作为提醒;如果改变了想法,那至少先说服过去的自己吧。

哎,可怜的老头儿,人都走了还要被我拿来长篇大论一番。希望在我的亲人离开的时候,别人只会简单地惊叹几句,“真痛快”“真舒服”“真自在”;希望在我离开的时候,别人只会简单地惊叹几句,“真干脆”“真带劲”“真硬气”。
有点儿自作多情了,实际上别人哪会care这些事情。我也不care别人是怎么想的,我自己对得起自己就行了。
总而言之吧,看到老头儿挂了,我提溜着个大脑瓜子想了半天,寻思来寻思去就得出了一个“要健康活着”的放屁一样的结论。真是“精神病人思路广”。
也希望老头儿别因为一个精神病给他写了个小作文而生气。

已有 14 条评论

  1. 如果我因为一些原因要卧床不起,我一定会先自杀。

    1. fluttershy

      我就不敢了

    2. kimikimi

      咱也是这么想的,一定要在还能做出选择的时候,带着尊严和最后的倔强逝去。

  2. 92

    死亡是更严肃的多的问题
    我的意思是在真正面临死亡之外谈及的死亡都是最不接近死亡的死亡

  3. 有时候我做文字记录,噼里啪啦搞了几百字,但常常因为自己当时的想法感到羞愧,每次都不敢点开再看一遍,
    不知道

  4. hello

    很高兴看见你的内容,虽然我并不知道这是哪个网站或者说其他说明,仅仅是搜索如何进e站过来的(雾)
    我感觉人很难判断自己是否“活够了”,这我感觉像是一个人是否“长大了”一样捉摸不透。或许我身体日渐衰弱,想着还能走动,瘫倒在床,认为还能思考。或许就像文中的老头儿一样,抱着手机,听着上个时代的歌,在床上安静的结束一生。
    email需要填写真实有效的吗,疑惑。

  5. 我倒希望自己60出头就死去,既不算太老也绝不是英年早逝。那个时候身子骨还算硬朗智力也还没完全退化,就算生病了也能扛得住,不用给子孙添麻烦。知天命,顺天意,这是一个临界点,对我来说刚刚好。

  6. Sintsuki

    国内临终关怀还在发展……
    最近迷上了一个美剧《住院医师》(The Resident),感兴趣可以看下,目前有6季,官网:https://www.fox.com/the-resident/

  7. LLW

    住加床的话,大概率要不他有积蓄或者足够的退休金,要不就是有子女在付费用,还有一些比较少见的情况就不说了。按照他生活的时代,如果能有一定积蓄或者退休金,大概率应该是有成家的。

    国内其实有很多子女给钱可以给一些,但是过来照顾或者看望的时间就没有了,特别是那种夫妻费劲力气把小孩送到国外定居的,大部分都是这个样子就走了。总而言之不孝子女是真的多(摊手)

    从这个角度来讲,如果自己能存够养老金的话,养儿防老很大程度上是错觉,不是说一点不能防,而是仅抱着这个想法去生养很可能会失望的。就我现在观察到的情况,长期尺度下(排除短时间住院)能每个月去检查一下保姆护工的工作情况就已经是比较孝顺的子女了。

    1. 有理有据,令人信服。

添加新评论